当前位置:一点排行 > 品牌 > 餐饮行业 > 手机访问:m.hosaudio.com

美团IPO分水岭

来源:www.hosaudio.com时间:2019-08-09 14:57:25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美团,美团,IPO

【摘要】6月22日,美团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是否意味着其商业逻辑已经发展成熟,将驶进下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认为,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是以规模取胜,通过对美团的业务版块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行业提供借鉴。

本文首发于IT老友记,作者陆水月;由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美团IPO的消息又带了一波节奏。

6月22日,美团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担任联席保荐人,华兴资本为独家顾问,美团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升级技术及提升研发能力、开发新服务及产品、有选择地进行收购或投资等。

6月25日,美团点评招股书正式被披露。截至2017年底,美团总交易额为3570亿元,整体收入为339亿,经调整净亏损28亿元。在具体业务上,2015-2017年美团点评餐饮外卖营收分别为17.5亿、53.0亿、210.3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营收分别为37.7亿、70.2亿、108.5亿。

在美团招股书中并未透露具体的募集情况,据彭博社消息,美团IPO拟募集60亿美元,估值600亿美元。而就在4月份美团收购摩拜换股时给出的估值为390亿美元。

之于上市,王兴曾表示不急,或许在他眼中IPO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美团历经八年的发展,即使目前在业务多元化拓展及业务线上的亏损备受关注,不过,其IPO已箭在弦上。美团IPO是否意味着其商业逻辑已经发展成熟,将驶进下一个新的阶段?

 从eat better 到 live better:多元化业务起势

谈美团的招股书,其亏损成为关注点。

根据美团招股书数据显示,经调整亏损净额美团2015年到2017年亏损分别为59亿元、54亿元、28.5亿元,美团点评的这部分亏损主要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造成,这部分亏损并未实际发生,不会对公司运营产生任何影响。

从美团亏损数据来看,三年内其亏损进一步收窄,近乎减半。此外,从股权诏书上披露的营收、交易额、销售费率、变现率等核心关键指标中,可以看到美团近三年来的一个整体发展情况。

其中,美团的营收、交易额、毛利增长的趋势明显,从2015-2017年营收增幅超过100%,三年呈7倍增长,交易额的增幅近50%。随着2015年在O2O打价格战的关口,其销售费率也随之大幅下降。美团的整体向良性发展。

 1.jpg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在招股书中把业务分为三大部分: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新业务及其他。其中,2017年,美团的餐饮外卖服务的交易额为1710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交易额达1580亿元。

美团的在餐饮外卖板块业务占收入的比重达62%,也就是美团在“吃”的维度已经打出了自己的高度。这也意味着美团和点评完成融合后在餐饮外卖的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新的阶段不仅体现在前端的美团外卖订单突破2100万单,更隐性的“潜力”是在后端。

美团提供给商家的服务包括营销、即时配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及其他服务。比如一个餐饮店,接入美团系统其中就有硬件和软件的接入,从订位、电子菜单、下单、排队管理、即时配送、支付方式、库存管理、工资单甚至是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站式解决的方案,这些方案能够帮助餐厅去做提高效率、提升坪效等,也形成了美团与商家之间的深度绑定关系。

目前,餐饮外卖无疑是美团的现金流业务,未来特别是到店部分业务,美团有望实现持续规模盈利。

正如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所看到的未来餐饮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供应链垂直整合、以及餐饮零售化。目前,在美团550万在线商家数量中,已经有400万商家使用美团提供的线上化的工具。在商户资源上,美团已经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

美团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生活服务平台,因此,有了从“eat better”到“live better”的布局,在大场景上,美团完成到店、酒旅以及出行等高频领域的布局,试图通过高频带低频在其他生活服务如休闲娱乐、美业、婚礼策划及亲子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此外,还向新零售等新业务上拓展。

场景拓展背后是能力延伸,其中在餐饮外卖商户、配送、用户方面构建三大壁垒。其中,美团的商户商家资源及开发能力是到店业务延伸至外卖到家、酒旅业务的重要保证。美团的多元化业务的拓展一直被认为是在“摊大饼”,但从整个业务的逻辑来看,特别是生活服务领域,场景转化相较顺畅,王兴抛物线战略是在用户端来布局,一头连接C端,一头连接B端,以期形成协同网络效应。

目前看来,美团多个板块的业务正在起势。

从C端到B端:协同效应初显

美团网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团购业务起家,其业务模式为将线上流量导流到线下合作商户,通过广告费用、交易抽成、服务佣金产生盈利,相继切入餐饮、酒店、电影等领域。2011年,中国的团购网站数量超过5000家,行业激烈竞争导致迅速洗牌。凭借强大的地推团队和跑马圈地率先抢占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战略,2014年美团市场份额达到60%。

在团购行业站稳脚跟后,美团确立了“T形战略”,即在团购这一横之下,逐步将酒店、外卖、旅行、电影、KTV、丽人等十余项垂直品类,开始了走向“超级平台”之路,也开始真正的连接。

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是以规模取胜,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这样的企业都在享受着规模效应带来的红利,对于定位于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亦如此。

例如,从交易笔数来看,2017年,美团点评平台交易笔数超过58亿笔。自2015年至2016年,美团点评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从10.4笔提升至12.9笔,在2017年进一步提升至18.8笔,其中,按交易笔数排名前10%的头部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达到98笔。根据艾瑞报告,按交易笔数计,美团点评为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2018年,美团点评单日外卖交易笔数超过2100万笔。

2.jpg

美团点评在餐饮外卖、到店酒旅等方面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当并不是任何上了规模的企业都能够实现网络效应,它需要在不同的模块之间能够构建其底层技术的依托。长期以来,美团被业界诟病无边界扩张,但其背后的逻辑是通过连接B/C两端,依托底层来推动网络协同效应。

3.jpg

一方面在需求端,也就是用户端,美团建构外卖、吃饭、K歌、打车、旅行、住宿的生活的场景来满足用户住食行娱等各方面的需求,2017年,美团点评这座“网上城市”的活跃居民数达3.2亿。另一方面,而作为生活服务平台的美团,其供应端则是遍布饭店、酒店、KTV、电影院、结婚亲子等领域的商户。目前,美团聚集了超550万家在线商家。

一边是面对C端构建起的“网上城市”,一边是面对B端的“大生活服务入口”,美团点评托起的是一个哑铃。其中,连接B端和C端的是美团点评提供的技术、架构甚至生态服务,好比在城市系统中看不见地下排水管道、通讯传输设备等。

无论在电商、出行,还是生活服务领域,供应端的强大都是企业业务可持续运营的重要支撑之一,这将决定了其能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规模。而今,美团点评供应端资源已初具规模。

互联网媒体人秦朔提到过,生活场景越多用户数据越多,就越能进行用户的交叉分析,当用户从一个点变成一个面和一个立体,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化推荐服务和节省时间成本,还能为商家精准化提供流量。

目前,美团的到店、到家、酒旅业务板块协同的力量出现。

看似美团点评一路四面树敌,在OTA领域有携程,打车领域有滴滴,外卖领域有饿了么,其实,美团点评呈现的是举重若轻的状态。它从自身业务出发,一边继续深耕B端商家,构建大生活服务入口,另一边激发需求端潜力目前供需两端双头突进,其协同生态价值初显,而来,随着规模价值不断提升和转化,其势能不可低估。

从平台到数字基础提供商:美团的野心

众所周知,阿里给自己未来三十年的定位为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其实,在生活服务电商的领域独占鳌头的美团,也有这方面的雄心。

美团点评深耕“食住行娱”生活服务领域八年,它正在试图通过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商业转型,托起一座建设中的“网上城市”。

正如阿里构建的生态帝国中除了电商业务,还有物流、支付、大文娱等板块业务,其在后面提供的是基础技术打包方案,特别是在数据维度的“水电煤”的功能。

回到生活服务的美团模式中来,还是以餐饮为例子。

美团高级副总裁在解读未来餐饮时,谈到商家的痛点。首先是找店长,然后是选址,最后是找票子。店长需要培养,另外,在选店铺上应该有更前置的数据,搜索量、用户到达数等数据指标都是能够解决店铺选址问题的。这相当于未来的餐饮要“看得见”,其实这背后就需要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增值解决方案。

美团点评的一系列商家解决方案包括精准在线营销工具、高效的实时配送基础设施、基于云计算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聚合支付系统、以及供应链和金融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帮助商家实现整体服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美团点评协助商家建立在线业务,与消费者实时联系。商家可以在美团点评的平台上持续成长,无需受限于实体店铺。

根据张川介绍,目前,纯粹线上化的订餐不到10%,如果把外卖算进去,这是一个新的产业,也在20%以内,可以看到目前餐饮产业实际上线上化率还是非常低的。

这只是餐饮维度的思考,美团未来要做的还有酒旅、出行等数字化的改造。自然,在技术维度上提供的SOA、服务治理框架、中间件、数据基础、实时智能调度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的构建,这就是美团的野心和未来的前景。

从单一品类服务提供商发展成为一家多品类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从大城市扩张至全国中小城镇,美团点评创建了真正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业务模式。美团点评将平台的服务对象由需求端扩展至供应端,提升了整体服务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

美团IPO其实更像是分水岭,从中释放的是一个独角兽蜕变为巨头的可能性。

本月排行

餐饮行业排行